2020年10月下旬以来,这样的问候,成为儿子少勃和我生活中的常态。位于西半球的谢菲尔德与位于东半球的呼和浩特,足足有8个小时的时差,最近英国那边刚刚改回夏时制,时差缩短为7个小时。
“你那边夜色渐浓,爸这里曙光初现,新的一天就这样周而复始……”起床前,我习惯性地在我们一家三口的微信群“竹园斋”里,发出这样一句感喟。很快,儿子“老爸早安!”“老妈早安!”的问候,就会跨越两个半球瞬间抵达,缓解稀释着我们彼此的思念与牵挂。
当然,儿子常常会在老爸老妈晚饭后拨通微信视频电话,其时他那边正准备午饭或午饭刚过。这个时候,我们之间的问候自然因为时间而改变:“老爸晚安!”“老妈晚安!”“儿子早安!”
临睡前,我说:“每天聊一会儿,互报平安与近况,睡觉也安稳香甜。”儿子少勃回:“是呢。”七八个小时候后,“竹园斋”里便准时传来儿子少勃的问候:“老爸老妈早安,你俩干嘛呢?”“老爸老妈早安,你俩该上班了吧?”“老爸老妈早安,你俩周六日又要拍照去呀?”
诸如此类的简单问候,其实就是彼此回报平安,互相传递亲情,共同释放想念。尤其是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当下,这样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尤为必要,十分当要。
说起疫情防控,英国其实远比美国要好,加之谢菲尔德本身体量较小,人口不是特别密集,儿子少勃和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也比较强,他的自理能力和交友能力又与日俱增,我和他妈妈总体是放心安心的。
最平常不过的理发小事,却因为谢菲尔德二次管控(全英国都一样)成了老大难问题。每次与儿子少勃微信视频,看着他满头长发(上面的照片为证),我都禁不住开个玩笑:皮衣亮丽,长发飘逸。本来一个“理工男”,终于变成了“文艺男”。儿子少勃倒很淡定:再等等,不着急。
这几天适逢英国假期,儿子少勃与几位同学集体出游谢菲尔德周边,拍了不少照片,单单构图而言就不错,足见其审美。我的幽默感油然而生:“人帅景美就罢了,拍照技术还这么好!”儿子少勃先是发过来一个笑脸,随后就说:“老爸过奖了。还要继续努力!”
4月13日,儿子少勃赴英求学正好六个月整,也是谢菲尔德疫情防控解封的首日。这期间,少勃只理过一次发。他连续走了多家理发馆,总算完成几个月来的夙愿。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我们甭提多高兴了。要知道,理发事小,意义体大。
管控解封之后,走出户外、走上街头的谢菲尔德市民自然多起来,看报道说当地人的首选也是理发,其次是逛商场、进酒吧。儿子少勃的心情显然很好,他在微信朋友圈不仅编发了一组照片,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诗意文字——
解封的第一天,沐浴在阳光下~
不少亲友为少勃点赞留言,提醒他继续注意安全,时刻保持警惕,不要麻痹大意。我给儿子少勃的留言是这样的:好不容易解封,总算理了发,由“文艺男”回归“工科男”。但疫情防控和个人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全球疫情下的异国求学生活,肯定是一笔终身受益的财富,它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儿子少勃应该谙熟其中道理,这从他此前的几篇留学记中可见一斑。当然,这也是我们父子俩彼此问候安好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鼓励儿子:解封了,相对自由了,有时间该写写这一时期的感悟了。少勃爽快地回应我:值得写篇文章纪念一下。我说:爸爸此刻正在创作,题目就叫《老爸早安!儿子晚安!》。少勃回:期待中。不过老爸要注意休息,明天再放飞思绪吧。
父子问候还在持续。这是我们有意无意间的约定,全在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照不宣。这是一种期盼,更是一种安慰;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2021年4月13日
竹园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