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述评 > 书评序跋 > > 正文

序邹柏林诗集《闲花落地》

来源:创新文学网 作者:田君 时间:2019-07-13

 

红城花事  

 

——序邹柏林诗集《闲花落地》

 

 田 君

 

最近,在做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写作的准备,而准备的重点就是要搞清楚九十年前,在巍峨的大别山里一支红军队伍的诞生和成长过程。所以,对于大别山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是的,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成就了这座山。而地处在大别山腹地里的新县,当时还只是一个叫新集的小镇,人口不足万人,但却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因此,我们就能不难理解为何多支红军部队,一百多位开国将军会诞生和成长在这里了。这里是一座英雄的城,一座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红城。

第一次去新县,这个有着革命和创造传统的小城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路崎岖,黛瓦灰墙,口音迥异,不管怎么看都仿佛置身于一处江南的小镇。屈指数来那已经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我,还正青春年少,为了文学而远赴紧邻新县的另一个将军县,湖北红安县境内的一处景区参加一个笔会。对于新县,那时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匆匆过客,未做片刻的停留,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新县没有认识的人。后来,去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些年,朋友更是日渐增多。新县也早已不再是1996年印象中的新县了,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则是在的新县有了一群朋友,邹柏林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已经记不得和她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相识的了,但总的印象是她一直低调内敛,脸上总是保持着会心的微笑,人前人后,总是一副知心大姐的模样。后来,她参加过我们组织的几次诗会和采风活动,一直相处得十分愉快和融恰。但真正和她熟悉起来还是2013年初夏的“东北之旅”,我们组织了十八个文艺家到东北三省进行文艺采风。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几个相邻铺位的人便在火车上玩起了扑克,借以消磨漫漫时光,于是在这趟旅程之后我和邹柏林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邹柏林的文学创作其实应该比我要早,已经出版过几部诗文集。她写诗,也写一些随笔性文字。纵观她的写作和生活状态,应该是真正属于有闲阶级的写作,其题材的选取和文本向度充满了小资情调和个人意趣。多年来,不管是青春期写作,还是进入中年写作,始终保持一颗纯粹和洁净的写作定力与追寻。不为名所趋,也不为利所使,只写自己关注的事物和喜欢的表达。是为数不多真正做到了“情之所至方下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忘我状态。从不在诗文中掺杂使假,功利两望。如果文学创作也有原生态,那么,邹柏林的写作就是原生态的写作。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比她更专业和层次更高的人学习和借鉴。

邹柏林是一个善于捕捉和还原情感火花的人,爱情、亲情、友情成为她笔下永恒的主题,我们只需随手翻看一下诗集的目录就不能发现这一点。这些本属于个人的情感经过诗意的加工和艺术处理,很容易就能够抵达读者的心灵,引起他们情感的强烈共鸣。当然,她也写了一些其它意义上的诗,比如咏物诗,哲理诗,游记诗等等,但归根到底,这些诗最终还是跟情感建立了某种内在联系,只是外表呈现出了另一种形态而已。写作的选题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邹柏林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这些美好事物和健康情愫的发现、记录和表达,实属难能可贵。任何一条诗写道路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这样下足功夫,才会,也才有可能收获果实,享受成功的愉悦。

这本诗集的书名,叫做《闲花落地》,邹柏林在发来书稿的同时,对于书名,她征求了我的意见,为此,我思考了很久,最终觉得,这个书名十分吻合她的写作心境和生活形态,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诗意选择。它直接为我指明了这篇序言的创作方向和路径,作为呼应,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红城花事》。在大别山上,最常见和最艳丽的花当属一种学名叫做杜鹃的花,俗称映山红。每到春天,开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它红得妖娆,红得纯粹,红得醉人,红得不管不顾,红得其它花都不好意思红在它的身边。杜鹃花是不是大别山所独有,我未做过考证,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假设的荒唐性,但我愿意选择性的相信,我的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即使不是,我也认为,大别山人身上个个都有这种气质,邹柏林也不例外。我相信,一定是杜鹃花的开与败,触动了她的诗情,所以她要用一本书去纪念和感怀。那么,这本书,自然就是属于邹柏林的红城花事,当然,更是属于读者的红城花事……

我是在鲁院的课堂上接到邹柏林的微信,说她准备出版一本诗集并邀我作序,以往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般都会先推脱几次,最后实在推脱不掉时才会就范。但这次,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尽管我知道这样会打断我对于电影文学剧本的构思与创作,但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一样重要。尽管我知道,这篇文章未必能为这本书增辉添彩,但仅仅作为一个朋友的祝福,它应该有足够的真诚。那就祝福邹柏林青春永驻,诗意常在吧。

是为序。

 于鲁院602室

 

 

作者简介:

田君,河南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第3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现供职于信阳市文学院。已在《文艺报》《十月》《诗刊》《中国作家》《散文》《清明》《莽原》《湖南文学》《红岩》《湘江文艺》《长江文艺》《芳草》《青年作家》《安徽文学》等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近千首,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近百万字。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入选“2018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河南省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工程重点项目”,长诗《淮河简史》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责任编辑:邓复华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