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叙事散文)
昨晚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家里油菜丰收了,打了一千多斤菜籽,与你母亲商量决定不卖了,今天全部榨成了四百多斤菜籽油,有空回来拿些新榨的菜油和大米吧!”
放下电话,我呆坐了许久。本来约好每到周末要与老家的父母通电话报平安的,可近段时间由于疫情带来文化市场管控的压力,我竟然忘记了给家里打电话,而父亲却主动给我打来电话,作为儿子,我深感不安和自责。父亲今年71岁了,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母亲也快70了。屈指算来,我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到成家立业已经25年了,儿子也读大三了,我在县城的这个小家吃的米和油,多年来都是老家父母提供,无论是之前在老家工作,还是后来远离家乡来到现在的县城工作,从未间断过,我的兄弟一家也是同样享受着父母的这种“待遇”。在万分感恩父母这份无私付出的同时,我也认真思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两位老人,本该到了享福的年纪却没有赋闲,而依然用实际行动继续提供着两个儿子家庭的生活物资。
父母亲都经历了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大事件。那个时代的人,可谓都是经历丰富,生活坎坷。我家因“成分”不好,父亲没有上学,也不允许他参军,只能在家老实务农,好在他从小就在爷爷那里继承了种庄稼的好本领,在塆里一直都是好把式。母亲尽管是贫下中农出生,但苦于家里子女多又特别穷,不仅一句书没读,而且从小过于劳累,导致身体很不好,经常腰酸背痛。上周打电话给母亲,听说她背又在痛,不知道现在好些了没?两个老人,辛辛苦苦种了那么多菜籽,单是搬回来就不容易,从种到收要经过那么多道程序,不累才怪呢!其实何止是种菜籽,还有每年10月份的稻谷,基本上都在15000斤以上,想想都让我心痛。脑海中,无数次回味着这样的画面:一对年老的夫妻,在空旷的田间小路上,艰难地拖着一板车用蛇皮袋装着的稻谷,男的在前面弓着背用吃力地往前拉,女的在后面弯着腰用双手努力地前推,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
我并不是没有劝慰过父母,让他们不要再种田了,我能够养活他们。为了这件事情,每年过年回老家时我都反复的说,甚至叫两位老人搬过来与我们一起住。记得2016年底,当听说他们不仅种了自家的责任田地,还准备租种别人的几亩田,我心里有点生气,当即就跟父亲商量,按每亩一千元的价格由我补给他们,只要不租种别人家的田就行。父母亲看到我态度坚决,口头答应了。可是在年底我才知道,他们只是少租种了点田而已。按父亲的话说,现在种庄稼容易,犁田、收割都是机械,实用抛秧技术,化肥、农药都是技术员配备好了,只要喷施即可。他是用现在与过去农业种植作比较,认为现在种庄稼收成好,划得来,却从未考虑过自己已经到了70多岁的年纪了。我心里知道,种庄稼是父母亲的一种习惯,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坚持。
“劳动最伟大,劳动人民最光荣。”我的父母亲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他们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像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一样,感恩遇上这个好时代。父亲常对我说:“只要我能动得,就一定会干下去,等到哪天动不得了,你再养活我,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父亲啊!其实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你和母亲也早该颐养天年。可你们不仅不要我们来供养,反而还通过劳动来补贴我们,你们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正含义,更让我懂得了你们是用自己的方式一直在疼爱着我们。已近知天命年龄的我,在工作中有时会缺乏激情,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些消极的思想,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来,让我满是愧疚与感激。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亲一生的拼搏与无私的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迈步前行!
作者简介
李文,1973年出生,武穴人,现就职于罗田县文旅局。
上一篇:我的衣橱(记叙散文)
下一篇:走近徐志摩(记叙散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