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杂文 > 散文 > > 正文

记忆中的年味(随笔)

来源:创新文学网 作者:沈益亮 时间:2020-12-15

 

我怀念小时候的年,那时候过年才有年味,小孩子掰着指头盼望过年,大人们感叹着惧怕过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不要说对孩子,就是对大人也是一种犒劳、一种奖励。

进了腊月我们就开始手指数日子了,好像过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期盼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深深的感慨,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年节好过,平常日子不好过。”年,一天就过去了,而平常日子,是要天天过下去。柴米油盐酱菜茶,家里人口多,日子就要精打细算才能撑得下去,一旦有个天灾人病,对一个家庭就是无穷尽的打击,计划经济,计划不好,平常日子就是不好过。

那时的年,是孩子们的年,而新年的热闹和快乐也是由孩子们来体现的。勤劳的妈妈们早早就要张罗给孩子们准备过年穿的新衣。至少,为孩子们每人都能有双新棉鞋开始聚在一起纳着鞋底计划过年该添置哪些东西了。  

为了能让自己的年过得更有滋味,刚放寒假我们就开始积攒零钱,或“勤工过年”,抑或捡拾废铁废纸废薄膜之类的卖给收购站,换来一分二分的零钱留着买过年的爆竹或绢花。

孩子们的钱来之不易,当然不能轻易出手。一枝便宜的头花,过年时戴在头上,让自己像个小仙女。那绢花也只在初一那天或走亲戚才舍得戴。有些女孩子心细,会把头年的花珍藏好,留着来年戴。除此外,再配上一双新鞋子、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就足以让所有的女孩子抿着嘴角高兴上好几天;一两盒不算太多的小惯炮、电光子鞭就能使男孩子们快乐上一整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过年的氛围逐渐浓烈起来。这时最忙的是女人,最乐的是孩子。春节前,几乎每家要做一桌豆腐。在我记事起,每年我都和姐姐磨豆浆。姐姐负责推石磨,我负责往磨眼里添黄豆。雪白的豆浆,沿着磨口汩汩地流下磨槽,散发出清新的豆腥味。磨好豆浆后,站在一边看着父母亲和姐姐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一二小时候后,豆腐香味就弥漫整个屋子甚至一个村庄了。为了使豆子作用发挥到极致,豆腐渣母亲还变着花样弄给我们吃,的确有一种不同的风味。

农村的年虽然比不上城里,但家家也要竭尽所有过好年。一般殷实的家庭每年至少要养两头猪,一般都是卖一头补贴家用,杀一头过年,这是当时农村家庭解决温饱生活供应链上必须的环节。年前几天便挑大的肥猪宰上一口,肉卖了,留下猪头、下水家人吃。光景好的人家除留着猪头外,肉多腌起来,一点点吃,做为一家人一年的肉食。孩子们最爱看屠夫把猪吹涨的像个大气球,放在木桶中烫,把一只脏乎乎的猪刮得精光雪白。孩子们喜欢抢拾剔下的猪尿泡玩,把尿包简单清洗后,用刚才吹猪的竹筒当吹气筒给吹起来,用线扎住像个气球,扯着线,吹打着飞来飞去,大约玩上十天半个月尿包慢慢变干漏气也就不玩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这天是小年,在农村家家要祭灶,感谢上天赐给自己一家人一年的饭食。以后几天就要紧锣密鼓地做好蒸馒头、做年糕、炸肉圆、炒年货……的安排了。

腊月三十吃完中饭,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年画、贴春联和门神,以表示驱灾压邪,保护家人平安之意,也为节日增加了浓郁喜庆气氛。 有些人家连猪圈和牛圈也会贴上一张红纸,以求牲畜也平平安安过个吉祥年。 

接下来是最忙忙碌碌的时刻,因为要包出晚上和初一早上吃的饺子。包饺子时,母亲会偷偷地将一分的硬币包进一只饺子里,看初一早上谁有幸吃到,那就说明这个人今年要交好运,喜事连连。晚饭过后都有守夜熬岁的习俗,但对于我们这些贪睡的孩子确实很难,那时没有电视,文化娱乐谈不上,所以守岁基本上是干熬。我们一家人在父亲的组织下,围着昏暗的煤油灯而坐嗑着瓜子唠嗑一年来各自取得的成绩和来年的计划,有年终总结的意思。最后父母亲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不多但也能让我们开心至极,我们把压岁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一溜烟上床睡觉,大人们还把为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都放在枕头边,一觉醒来天还没有亮,就知道离天亮还长呢。一会儿功夫,乡村四野,鞭炮声此起彼伏,此时年味达到了顶峰。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丰收的时候,有的孩子顾不上吃早茶就忙着挨家挨户拜年了,往往从村庄的一端开始,顺着向另一端奔去拜年,这天的孩子都会特乖,嘴也特甜,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为的是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大人们见面双手合拍作揖,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孩子们讨着“彩头”,就是大糕、果子、花生、葵花子、糖果之类的,放在衣服的口袋里,一圈结束几个口袋盛得满满的,偶尔也会收到长辈给的一毛两毛,对孩子们却是一笔不小财富。小孩之间还互相比较着谁多谁少。我们一群小孩在庄前屋后追逐着,嘻戏着,仿佛沉静在一片欢乐的海洋…… 

过年的滋味,真的耐人咀嚼;过年的感觉,真的叫人回味深远!比较起来,儿时春节的食物虽不及今天丰盛,衣着也不及今天的华丽,说是寒酸也并不过分,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和欢乐的气氛绝非是用金钱和物质能换来的。今天人们的条件都无比美好了,小孩再也不用盼过年了,天天似过年一样。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文化娱乐也是种类繁多,花样翻新,可是年味和亲情却越来越淡漠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己近年关,又回想起童年时的过年情景。那些充满温馨、快乐、喜庆的日子,常常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浮现,成为挥之不去,让人难以忘怀的回忆。春节年年有,而且年年过,心底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对过年的执着和期盼。

 

作者简介:

沈益亮,江苏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理事,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感动人物 ”。教学论文、散文随笔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愿岁月与文字相互交融,愿与爱好文学的您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于安文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