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杂文 > 散文 > > 正文

守望莲花忆母亲

来源:创新文学网 作者:闵德元 时间:2021-07-09

“感恩母亲”主题征文之十三

 

守望莲花忆母亲

闵德元

 

在祖国母亲建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辛丑年仲夏,我在黄州遗爱湖边,偶见垂柳摇曳着娇嫩的枝条撩拨着一潭清水,惹得湖面泛起圈圈相套的圆圆波纹,与微澜交叠着向湖心衍射,唤醒隐藏在水下污泥里的青莲,那壮实的叶柄高高托举着叶脉清晰而又圆圆的叶子,几片莲叶上均托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呵护着根根葱绿笔挺修长的花梗顶着几朵盛开着的粉红色莲花跃出水面,含露吐香,形成片片清幽高贵圣洁的浪花,霎那间勾起了我对母亲的痛心回忆和深情的怀念。忆起她乐观大度的音容笑貌、不遗余力的劳作态度、相夫教子的朴素情怀,怀念她勤劳善良的祟高品德、严爱有加的务实家风、宽厚待人的处世精神。多少次想写母亲,但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泉涌、泪流满面而肝肠寸断,思绪无法舒展,只能将无尽的痛楚情结、莫名的难过挂念埋在心底,心愿未结,对母亲的思念也一直伴随着我两万多个日日夜夜尚未停息。在自已即将年届花甲之时,我再次下决心收拾心情,梳理心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写出点滴文字,把这种哀思和伤痛,寄托在字里行间,细细品悟母亲如莲的一生。

 

母影如莲。民国19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初八),伴随着红一军徐向前率部攻打罗田县城之时,母亲便降生在农村深山老家瓦浠屋脊旁的梨子冲,外祖父许老为期盼她成为一朵天然独秀而圣洁的莲花,特意为她取名为秀莲,以突破旧社会深重苦难,出污泥而不染,坚强不屈一路向前,创造新的生活。她这一辈子正应验了先辈的寄托,象一本读不尽的书,刊载着莲的诗篇与画卷。在民国38年建国前夕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获全胜、县城全境解放之际,与父亲组成家庭, 挑起生活重担,艰难不易的抚育我们姊妹五人,以一种从不服输的态度,竭尽所能给予我们最好的一切,被誉为贤妻良母。她勤劳节俭,受尽苦难,为养活一家大小,长年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乃至没日没夜、忙碌艰苦的生活,白天操持家务,忙活一天,晚上熬到半夜,织布纺线,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为家操碎心但含辛茹苦、以苦为师从不报怨。他用善良仁慈、乐观坚毅的品行,上敬下和,与人为善,勤奋工作,敦伦尽分,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更不谈享过什么清福,邻里乡亲曾说她短暂的一生都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一点也不为过。就在病逝前的70年代初,虽仅过不惑之年,但面容消瘦,华发苍颜,积劳成疾,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早己刻满着深深皱纹,那黝黑粗糙的双手,印证着岁月留下苦难。我同情母亲经历着人生旅途、命运坎坷淒凉时光,当时望着母亲身体多病而又缺药少医,只能干干看着她暗自痛苦流泪,对自已无能为力而愧疚万分。我忘不了每当用餐之际耳边响起母亲的教诲。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她每学期从牙缝里省出一点钱来为我们买纸笔和书籍,千方百计想办法,让我们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过年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做一套新的或改制的衣服,做一顿在当时略为丰盛的年饭,让我们都带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辞旧迎新。更忘不了对我们姊妹五人细致入微照顾的情节、忘不了每天晚上在梓油灯下给我学习时端水送饭的事例、忘不了早晨蒙蒙亮时炒饭我们吃后送入学堂的温馨场景、忘不了夜晚漆黑一片时在屋后山岗上喊我放学回家而长久眺望等待的身影。

 

母爱如莲。母亲的爱如同涓涓细流,一直流淌在我们的生命里。她的爱从我们来到世上,就不曾停过。她爱花尤以莲花为著,大姐出生时就取名为金花,大哥、二哥相继出生后即分别取名为洪道、洪义,似有铁肩担道义之感,我的名字正体现着母亲“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的诸多期盼,妹妹出生后取名为金桃,喻指桃李满山惠民愿。纵观儿女串串名字,真是难为双亲片片苦心。在以农耕为本、靠天吃饭的日子里,家里经济十分拮据,虽连年的辛勤劳作,可日子依旧过得食不果腹,鹑衣百结,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勤俭持家养育儿女,始终倾其所有咽苦吐甘的把自己能给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有一次为筹钱帮我买二胡,她跑到15公里外的英山金铺镇准备退掉新买的搪瓷盆,但过河时脚踩翻石头摔了跤,她受大伤盆也撞坏, 她气哭几天后还尽全力帮我如愿, 还奖励我一对自制乒乓球拍和一个陀螺, 要我练琴和锻炼两不误,母子连心意犹长,终生也难忘。她对儿女讲奉献,对已却严克俭,几乎苛刻到难已接受的程度,她的那些旧衣服总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从孩童记事时起,她引导我们坚守不偏不倚能恪守底线、明礼处世能从善弃恶、立德立言能立行立信等做人做事原则,她一生善良勤恳而又正直宽容、品行端庄而又言行公道、与人为善而又备受尊敬,以优良品行诠释了她的人格魅力。母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留下太多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她的爱如天如地,如山如水,如佛如莲,清新而远长,厚泽而无杂,亲切而温柔,令后人终身享用不尽且代代相传。她教会我勤劳节俭。未上小学前,经常带我上山采摘一些野菜、树皮、竹笋和猪饲料,在房前屋后学种南瓜、红薯、杂粮和蔬菜,放牛喂猪、洗衣涮碗样样都去干。有几次我因太饿而多食野菜做的观音豆付呕吐不止、因贪吃油皮树圆子排不出大便险些小命不保,每次谈及此事母亲是深感自责难受。此后每周才能吃一次米饭时母亲总要把自已碗里仅有的一点点米粒赶到我的碗里,自己就吃一点野菜杂粮充饥。她教我学会坚强刻苦,激励我始终充满着自信,有一次我在打赤脚放牛时,榨刺伤了脚,她心疼地拿针给我挑刺并拉着我的手说,细苕呀,您姐没踏过学堂,现年龄过了都后悔,两个哥都上学了,您也八九岁了想上学吗? 再不去也有些晚,论理您上有哥姐下有细妹,应有潜力读,书念好有出息了,既可为国家做事,又对家人有个照应。说得我激动了几天几夜,一心吵着父母要报名,真没想到一个月后我真的到校了,我珍惜如获至宝的机会,每天能坚持跋山涉水去5公里外的凉亭小学读书,时常一天只吃两歺饭,期间那怕饿得慌还愿挨愿受,不仅吃苦努力成绩赛过他人,而且在紫云庵周边砍柴、采药、摘橡碗以勤工俭学,在进士河沿线修桥筑路、插秧割谷劳动锻炼事事没少干,样样不输人;她教会我乐助好施,做人大大方方且踏踏实实、做事光明磊落且诚而有信、说话和和气气且沉稳有度。她乐当榜样,贤惠有加,虽然小父亲三岁,更多的是对父亲的体贴和照顾,当老父终日劳作每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母亲每每安排我送上一盆洗脸水和一壶热茶,让被生活磨砺不堪的父亲感到一丝安慰。姊妹中是哥姐穿过的衣服弟妹接着穿而层层往下转,实在穿不得的衣物她还得洗净让我送到亲戚家救济他人。在那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不管手头再紧,她总是想办法挤出点点肉票粮票布票、日常用品实物去孝敬在怀我父亲时迫于生计早己改嫁他乡的祖母,自己却多少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从来没有给自己过一个生日。每当家里来客时总能变戏法一样整理出一些饭菜来招待。母亲是一个心中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的人。常常教育我们儿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一切人和事,是那么的豁达宽容和善,哪怕是对待一个陌生人也是那么的厚道,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传播民间偏方,并采集些百合、柴胡、二花等药材帮人减轻病痛。每当回忆起母亲来总令我感动不已,真正体验到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照耀着我前行的方向,又象是一首动听的高山雪莲之歌,激励着人们守望幸福、爱撒人间。

 

母心如莲。屈指算来母亲离开我们己45个年头了,那是 1976年,因抗震所需,半个多月来每到晚上我一直被母亲安排在道场边搭建的防震竹棚里睡觉。八月初五日子夜,我因蚊虫盯咬一直没合眼,朦胧中被22岁的姐姐嚎啕哭声惊醒,我猛地从地铺中爬起来走出竹棚,看见慈母被姐一边搀扶一边捏着手斜倚顶靠在破旧的竹凉床边席地而座,紧咬着牙关,任凭亲人怎么呼唤仍无动静,勺勺糖水灌到她嘴里无法吞咽而顺腮流到颈脖,暮雾中丝丝雨滴轻轻的飘洒在她的发际,一动不动的眼珠用脉脉的柔情静静的盯着稍显混沌的厨房门边窗户,两边眼角噙满泪珠,泪眼迷离,恋恋不舍,望着她的子女们,似乎无法放弃她的保护,无法割舍这份亲情。在她弥留之际,屋后的百年古柿树树影隐约,东边的茂密竹林挽歌飘渺,偶尔传来几只鸦雀的叫声,仿佛也在不断地呼唤着母亲的灵魂。5 天前刚满8 岁的妹妹,双手紧紧抱着母亲的腿,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纷纷滴向母亲的胸膛。13岁的我自信最慬母亲的心,家人的呼唤定会让母亲苏醒,那是因为在三年前父亲参与栗子坳改河工程期间,母亲一场大病五天五夜晕迷不醒,我每天捏着母亲的手,日夜跪在她病床前哭数她的好、细小儿女离不了她,她终于在第七天睁眼醒来,记得我当时高兴得还与她争抢诊疗浮肿病的红糖枣子吃呢,相信这次她定会与那次一样答应亲人呼唤早回阳。17岁的二哥慌忙中不由自主地用竹椅编成着担架,随时准备沿崎岖陡峭的小路抬往30公里开外的大河岸镇卫生院救治。20岁的大哥接来的赤脚医生说目前顾不了震情活命要紧,建议把她抬到屋内床上去实施急救,一针盐酸阿托品静脉滴注下去,终归无济于事,她于当日寅时乘着初秋湿润的凉风驾鹤仙去,撒手人寰,跟随隐约在雨丝中的薄薄朝阳,飞向了极乐的天国,为避免亲人的过度悲伤,她没有挣扎,没有恐惧,微微张开的嘴还没有完全闭上,那浑浊的双眼还没有完全合拢,她带着对幸福的向往和人生的眷恋,带着委屈痛苦和无奈绝望,带着留恋牵挂和伟大的不舍母爱,急匆匆走完了她46年的风雨人生、苦难岁月、艰辛时光和负重的历程,走得如此决绝而又安祥。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我顿觉天晕地暗,崩溃至极,赤泪盈眶,顿感没有什么比亲情更浓,没有什么比亲人的生离死别永远离去最痛苦更悲伤。只能默怨苍天,为何要急匆匆的将她交与秋风,只能默怨大地,为何要急匆匆的将她览入怀中。每当想起母亲临终前那不舍的眼神和流淌的泪水,瞬间阴阳两隔,心总是刀绞一般,虽然她没留下—句话,但要懂她的泪她的心,她放不下我们,又来不及告别,带着无限的遗憾离我们而去,最是叹息命运的无情,痛彻感慨生命的无常、脆弱、有限和宝贵。她最想让我们醒悟,人在年轻时对生老病死并没有具体的感觉,死只是一个抽象的遥远的与已无关的概念,感觉生命自然而然地无限地延伸着,象是病床边监视器上闪烁的数字,象是各种针管里滴答着的输液,每天所面临的喜怒哀乐,都在证明生命的存在,但人们活着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和疾病,生命随时都可能随风逝去,故一定要学会懂得珍惜,学会不浪费时间,学会不存有太多不满与抱怨;我要铭记慈母一生将孝心献长辈、关心献亲人、诚心献朋犮、爱心献乡邻而守望相助的风范,更要感恩党和政府及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呵护、关爱我们活着的每一天,让我们在幸福的小康路上一路向前。

 

责任编辑:于安文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上一篇:侄女的宠物

下一篇:风雨兰,悄然开放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4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