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曙光》即将面世
袁杰伟长篇报告文学《东方的曙光》后记
为楚怡精神提供一个文学读本
2019年12月的一天,新化县职业中专校长罗荣到娄底与我见面时,兴奋地告诉我:学校即将更名为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
其时,我对楚“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但知之并不详。
我想:楚怡是近代以来湖南知名的工业教育品牌,但真正了解楚怡的并不多,包括教育界在内。我应该为楚怡写一本书,写一个文学读本!
念头就这样产生了。
为什么我敢产生这样的念头?这首先来源于一年前我的《随园流韵—袁枚传》的成功出版。这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国家级文化原创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中的一本,如果说2012年我入选这个工程的作者队伍时是运气好,那么五年之后我交出书稿,文学组和史学组两个专家组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就得靠作品说话了。
有了写袁枚的信心和经验,我才有写陈润霖和楚怡的勇气。
于是,我开始搜集相关材料。最初找到的材料都很短,对陈润霖的记录很简略。但读了几个材料后,就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大致辞的轮廓。
接着,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楚怡的资料,有些资料很贵,花一百块钱买过来的就是几张手写纸,而且无甚参考价值。我还请中南大学档案室、湖南一师档案室帮我查找过资料,但所获甚微。
直到我找到《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校史集成》、《楚怡高级工业学校80周年校庆专集》、《楚怡高级工业学校百年校庆专集》、《夙荒磨血传》和当年的楚工校报等之后,我才感觉到找到了真正想要的材料。
越研究越兴奋,我很感谢这些资料的搜集者、撰写者、整理者,这些楚工学子在母校解体之后,用余生回忆母校、记录在母校的点点滴熵,搜集校友的种种信息,编印成书。我觉得他们全都是在帮我,帮助我完成这部书的前期采访和资料收集工作。
我向这些热爱母校、痴心不改的楚工校友们致敬!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对陈润霖和楚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开始写出了第一篇文章《东方的曙光——陈润霖与楚怡工业学校》,很快在《中国人物传记》上发表了。
2020年国庆期间,《湖南工业职业学院学报》向我约一篇关于楚怡的论文。我很少写理论文章,担心写不好。编辑说不要紧,你按你的理解把文章写好发给我就行了。
《楚怡工业学校创办者、初期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回溯与探析》一文写好后,很快就发表出来了,论文摘要和英语翻译都是编辑加上去的。“楚怡研究”是该学报开设的一个新专栏,我这篇论文是开篇之作。这也是平生第一次应学报编辑之约写论文。
2022年,我又写了一篇论文《湖湘文化视域下楚怡职教精神溯源》,也很快在该学报发表了。我在知网上一查,下载次数居然近千。
此外,我还在报纸、网络发表了一些关于楚怡的文章,报纸是整版刊发。
慢慢地,我便有了“楚怡专家”的美誉。市委书记刘非主持召开的楚怡精神研讨会,点名要我参加并发言;娄底市教育局委托娄底电视台拍楚怡专题片,请我去“指导”; 娄底市召开楚怡职教精神研讨会,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请我以专家身份提交论文;娄底职院还聘我为客座教授,请我为该校中层干部作楚怡精神的专题讲座,潇湘职业学院也请我做楚怡精神的专题讲座……
研究楚怡,让我与有荣焉。
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把这个楚怡精神的文学读本写好,要让楚怡精神深入师生的心!
历时三年,我写出了近三十万字的初稿。
2023年3月,在我的报告文学集《梅山红》付梓之后,我便将书稿发到了出版社。
由于陈润霖一生交游甚广,国务总理、大学教授、杰出工匠、爱国志士、政府官员等都是他的朋友圈,他与毛泽东更是亦师亦友,交往甚多。他一生的业绩也很多,除了楚怡工业学校,还创办了楚怡小学、楚怡中学、楚怡幼稚园,还牵头创办了湘雅医院、创办了湖南四师、组织种植了几万亩桐油林……
为了集中写好陈润霖与楚怡工业学校,经与编辑老师商量,便将这些“枝枝节节”的内容全部删去,篇幅砍掉了近一半,让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阅读起来更为轻松。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文联领导的支持,娄底市委宣传部将此书列为重点支持项目。还得到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娄底楚怡职业学校、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领导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希望这本书能得到读者您的喜欢!
上一篇:散文集《不如不见》自序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