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玉梅散文集《叶路洲上》
灿烂在岁月枝头的纯真的记忆
——读陈玉梅散文集《叶路洲上》
李志来
偶然在一篇微信推文中,看到家乡黄冈籍企业家陈玉梅写的乡土散文《卖瓜》,读完后我被她笔下细腻的情感和对日常生活的刻画深深吸引。
广东域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光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始人陈玉梅女士,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业人士。但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身浸商海多年的她,对文学的那份热情丝毫不减。她先后在多家文学平台上发表了散文作品近百篇,其中,许多作品在文学圈广为流传。说实话,当我看到她的这些不俗业绩之时,也不禁有些瞠目结舌了。我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么充沛的精力?哪来的这么旺盛的才情?
前不久,有幸得到她的新书(散文集)《叶路洲上》,敬意油然而生!她的文章总让我感觉格外亲切。有的还读了两三遍,那亲切感人的真诚叙述、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是她在岁月长河里打捞出的人生感悟和真实情感,而这些也感染了深深地我,浑身充盈着一股满满的正能量。
散文写作贵在真情,书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都是作者亲历、亲为、亲听、亲见的。在《乡愁》《中元节》《忆母》和《怀念我们的1991》中,以深情的笔触回忆自己小时候在亲人陪伴的温馨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往事,质朴生动的文字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真实再现了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里农村生活的细腻场景,虔诚地表达着她对这个生她养她,给予她无限精神财富的乡村世界的感知,读来尤感亲切。
在《家风家训:回忆我的父亲》作者写到这样一个细节:“父亲大步流星,神采奕奕,没进家门,高声说,538分,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初中毕业‘我’以班里第一、年级第二的分数被当时的重点高中团风中学录取”。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也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成功跳出“农门”的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武汉港务局工作。
《爹》体现最明显的就是爷爷对孙女的爱和无私的付出。“大大的京果是过年拜年时的主要礼品,爹把我一个人偷偷叫到院子后面,叫我张开嘴,一大把塞到我嘴里,像做贼一样,还说,快吃,快吃,莫被别个看到了”。 自然朴实的叙述,写出物资相对匮乏的乡村童年,对乡村贫困的现状展现得淋漓尽致,相信从农村成长起来的60后或70后代人,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故乡是祖国的缩影,热爱故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热爱祖国。人不能带着故乡到处跑,但却可以珍藏在心中,流露于笔端。她在《杂忆·故乡的吃食》《家乡的藕圆子》《稻场》等文中表现出一种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同时也凸显着作家的精神向度和温度。童年生活的遗痕,故园的风土人情和人物故事,常在她脑海中盘桓,并幻化出一篇篇真切感人、情浓似酒的思乡恋乡文字。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体味到更多的是作者对这一方乡土的挚爱。
这些文章是她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演绎成的文字。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较好地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给读者许多人生启迪。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它不仅仅是对于所呈现的客观世界进行艺术的加工,更是作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缩影,蕴含着作者对于客观世界本身的思考和情感表达。诚如作者在“自序”里说的那样“一提笔,我仿佛有写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总觉得水平不够,登不得大雅之堂。”此书收录的文章非华贵艳丽之作,实是作者梦想小的缩影,是日常生活的琐碎,也是作者重拾生活中流逝的碎片再用情意之线加以缝补,便成就了今日感人肺腑之文章。相信陈玉梅的文章也一定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
结集出版是一种回顾,一种总结。近年来洒在纸上的汗水,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成长历程,是一部难得的“家乡书”。从她描述的中,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重拾起遗失的精神家园,唤醒我们内心最纯真的记忆!
上一篇:于平淡生活中发掘真善美
下一篇:包维范小说读后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