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所以伟大,源于他伟大的人格。
我们时常讲“格局”二字,但很难把“格局”的内涵讲明白。
我认为,所谓“格局”是指一个人内在的自我布局,它包含一个人的眼界、意志、胸襟、信仰、胆识、魄力……
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
这里的“超世之才”与“坚韧不拔之志”便是一种格局。
曾文正公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成大事的人,智慧决定人生的角度,胸襟决定人生的宽度,格局决定人生的长度。
三者缺一不可。
邓公就是拥有智慧、胸襟与格局的伟人。他的格局不仅体现在自身,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新中国的一点一滴。让中国人实现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跨越。
实事求是的智慧
智慧不等同于聪明,智慧是总览全局,统筹兼顾看问题,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古人云,大智若愚。真理与大智慧,往往显得通俗易懂。
邓公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他有着丰富的智慧,这种智慧恰恰是来源于长期的革命实践。
邓公的智慧与众不同,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
1962年7月。
有些地方尝试推行包产到户的新型生产方式。邓公听说此事,表示认同“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
在邓公看来,哪一种生产关系形式是最好的,必须经过实际检验,不能够一刀切,要关注两个要点:
一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速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要采取哪种形式;
二是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实事求是”四个字。
邓公曾多次语重心长地表示,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依据。
邓公向来坚持“实事求是”,他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教育人。
在“包产到户”初期,有的地方对此心有疑虑,邓公并没有强推,而是采取开会商讨、事实论证的办法来引导干群的思想观念。
可以肯定地说,邓公的“实事求是”,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推动力。
永葆年轻的胸怀
我记得早在十多年前,网上有篇文章叫《求索的是未来,思想永远年轻》,当中介绍说:
1989年,邓公退休那天,孩子们为他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上面写着“1922—1989—永远”。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1922是邓公参加革命的时间,1989是他退休的时间。
“永远”二字叫人感动,这是后人对邓公发自肺腑的评价,邓公的思想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邓公留给我们的是一副老者的形象。
他在73岁那年,带领九亿中国人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给我们带来一个年轻而崭新的希望。
一个70多岁的老者,在暮年岁月创造一个“年轻”的奇迹,这本身便是人类数千年未有之奇迹。
我印象中,邓公是一位慈祥爱笑的爷爷。
他无论走到哪,总是带着一种平易近人的微笑。但我们都知道,邓公的人生经历,谈何容易。
他是从逆境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正是因为那段逆境的锻炼,成就了邓公的从容心态。
邓公的思想是年轻的。
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真理,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可以用一种更加轻快自如的步伐奔向美好的未来生活。
邓公的心态是年轻的。
1992年1月25日,邓公来到珠海亚洲仿真公司。他听说公司有两台先进设备,顿时非常好奇,他开心地说道:
我是看新鲜,越新越好,越高越好,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我高兴人民也高兴,还有中国这个国家也高兴。
当他走到一位操作计算机的年轻人身边时,他快步走向前握住年轻人的手,高兴地说:
我要握握年轻人的手,科学地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骨气是最大的格局
197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但在第二年的1980年美国大选中,中美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
里根在竞选准备期间,为了制造“亮点”,针对台海问题大放厥词,差一点将来之不易的建交关系推向破裂的深渊。
虽然里根竞选成功,但很多美国人也都认为里根做得有点过分。
这位美国牛仔,一直喜欢高调亮相。他从没有对自己的言论有过反省,反而继续在主权问题上随意发表看法,甚至直言中国的军事力量薄弱。
邓公很少生气,他驳斥里根说,不否认,我们是穷,但我们有自己的分量。
邓公的一番话,以及后面的一系列动作,让里根刮目相看,从此收起高调的言论,不敢再轻视中国。
一个人活着,就要站直身体、挺直脖子。首先要有一副硬骨头,穷并不可怕,但要穷得有骨气。这是最基本的格局。
从1904年至1997年,从1922到1989年。
长寿的邓公是中国人的福气,尤其是从1977年至1997年的整整20年,是上苍赐予中国的黄金时间。
邓公的伟大,是他继承、延续、发扬了教员的成就。
教员让中国人站了起来,邓公让中国人富了起来。
在苏联成为历史后,邓公带领中国“这杆大旗”站稳了脚跟。
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着一个有一个奇迹,开创了一个有一个格局。
再道一声:邓公,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