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返回
首页报告文学 • 正文
导航

燃烧的高粱

发布时间:  来源:原创  作者:息玲玲 高振龙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辽阔的高粱地,像燃烧的火焰,悬挂在枝头,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首沉思,染红了天际,铺展在冀中平原上。每一粒种子,都怀揣着美好的向往。

红高粱,青纱帐,好一幅盛世美景!

阜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中平原,既是千年古县,也曾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此次,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就植根于这片蕴育着希望的大地,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做出了显著贡献。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他就是河北阜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三强。

高颗大穗有光华,万垄参差斗晚霞。每一棵高粱,都让贫瘠的土地盛开出最美的花。

1989年6月,殷三强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的一户普通人家。1996年左右,市场经济开始焕发勃然生机,而母亲郑培凤所在的生产资料公司正在试行改革,每个人都面临着下岗。两口子一合计,不如自己创业!破釜沉舟,说干就干,母亲毅然谢绝公司的挽留,选择辞职,要做酱醋厂。

为了筹措资金,父母把大房子卖掉了,一家人搬到酱醋厂住。南房做厂房,北房有一间是办公室,一家四口挤在另一个房间,还搭了半间厨房。房子都是70年代的老仓库,没有吊顶,抬头就能看到梁木,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厨房还有老鼠、蛇等出没……七八岁的他,有时也会怀念起从前的大房子。

为了真正把醋做出好品质,做真的醋,两口子还特地从山西聘请专业的酿造师傅。那时,殷三强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稍微也就比缸高一点儿,就拿着大铁锹像模像样地帮着翻缸,要不就是拿着醋提子打醋,别人从醋里尝到的是调味的鲜美,很多年来,他尝到的却是人生的滋味。从幼年时期,他的血液里就融入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厚道仁义……还有一个要摆脱贫困的梦想就此生根,逐渐发芽。

2008年,殷三强中专毕业后,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开始寻求一条道路,一条无愧于青春的拼搏之路。

最初,殷三强在自家的“益彰酱醋厂”干起了销售。“那时,主要在超市门口搞活动、发传单、卖产品,从早到晚,一忙就是十三四个小时。搞活动时需要两米高的大气球,经常一个人扛着几十斤重的鼓风机坐着公交车跑来跑去。吃饭吃最简单的,晚上住旅馆也住最便宜的……”殷三强说。这一干,就是七年。

2015年,殷三强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高碑店做自己的事业!那一年,他投资成立河北悍隆商贸有限公司,把老家的西瓜、鸭梨等特色农产品销往了北京,直接带动全县果蔬种植面积发展到近30万亩。从对家族企业的助力到能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他的思想悄然发生着转变。

一个新的想法在心中谋划开来。那就是,种高粱。“给家里企业建一个原材料生产基地,保证源头材料的安全可靠,衡水土地又适合种植高粱,自用不了的可以外销。”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阜城县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县,属黑龙港流域。西汉始置阜城县。因境内地势高,多土岗,沙丘,为求物阜民生而得名,又取《尚书》“阜成于民”之义。阜城县长年雨水偏少,农田灌溉因长期取自地下水,导致该地成为黑龙港流域地下水漏斗较重地区。2015年,国家为提升黑龙港流域地下水位,保护地下水资源,在该地投入巨资,实施地下水压采工程,并出台了压缩小麦、玉米等用水量较大农作物种植面积,鼓励发展高粱、油菜等节水农业的扶持政策。

不仅如此,相较于老百姓习惯种植的玉米和小麦而言,种植高粱的经济效益也更好,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当时阜城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10个乡镇,61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9.64万人,耕地面积68.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3亩。全县90%以上的农户都是待脱贫户,并受知识水平、种植模式、劳动能力等多种限制,农户们面临着发展产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服务的五大难题。此时,又正值脱贫攻坚的奋战时期。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又开阔起来,小家是自己的,趁着年轻,要为大家多做一些。“现在的农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地在哪里,谁来种地?”说到这里,他的眉宇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决定要大干一场,把高粱产业做大做强。当天地之间,高粱红了的时候,那一定是最美的乡村。

说干就干。

2016年二月份,河北阜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时而生。四月份,在崔庙镇西北方向选定11个村,占地12000亩左右,成立了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他明确工作重心和布局,经过多方调研,引进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刚培育出的高粱新品种——冀酿2号,对接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粱种植期间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同时,敲定专用肥和专家定期指导的事宜……以现代科技把种什么怎样种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要让老百姓接受并积极配合,又谈何容易?

“高粱种植期间出现种植技术难题怎么办?”“种高粱能挣钱吗?“你们说管,不会到时候找不到人吧?”“我听说别的地方种了高粱到最后不给钱,而是拿高粱酒抵账”……面对农户们接二连三的质疑,殷三强明白,让种了一辈子玉米、小麦的农户突然跟着自己这个新建立不久的企业一起种高粱,大家心里肯定没有底。在市场浪潮中久经锤炼的他不急不恼,回到园区后,就马上联系当地供销合作社,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村“两委”联合发动农户种植高粱,一轮一轮耐心地跟老百姓摆事实,讲道理。他也亲自去田间地头调研,去老百姓炕头上一坐就聊起天来。为了打消农民顾虑,还与农户签订了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合同,保底回收农户种植的所有高粱。就这样,阜星科技园的高粱种植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在高粱种植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摸索、总结,建立了特有的利益联合体和标准化种植模式——“六位一体、八统一分”(六位一体: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农户+金融机构;八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指导、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在该模式下,实现了高粱种植的订单式托管服务,阜星科技园真正成为“高粱托管所”,将农户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殷三强也成为为农民打工的董事长。

2017年至2020年,阜星园区采用“园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园区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带动了三万多农户(其中贫困户540户)种植酿酒糯高粱,高粱亩产650公斤,经济效益2000-2500元/亩。提供就业岗位近二百余个(其中为贫困人口提供工作岗位7个),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36600元。

72岁的张大爷是阜城县东高村的脱贫建档立卡户。当看到张大爷乐呵呵地说:“我发了高粱财了,两口人,种了3亩半高粱,收入了8000多元钱,无人无力的什么也不用管,阜星公司的一条龙服务就全办了,高粱收了,在自家地头就直接把钱装进口袋了”。殷三强发自内心地笑了,让老人们在晚年能过上舒坦日子比什么都强。这也让他更加坚信通过高粱产业助农扶贫、促进乡村脱贫攻坚的道路选择是对的。

 

高粱红的那一刹那,必将迸发出它最美的光。

2022年2月3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他作为衡水市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代表,成为第45棒火炬手。冰天雪地里,他的心却是火热的。他说:“这次火炬传递,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激励。我将把中国奥运永不言败的精神带到未来的工作中,在祖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进程中,继续努力,贡献我们的阜星力量。”

阜星力量迸发着耀眼的光芒,在照亮更多人前行路的同时,也有了高度和广度。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对于殷三强来说,那是神圣而庄严的时刻,看到总书记带着笑容步入会堂。跟大家招手问好,他内心汹涌澎湃,人民的期待、党和国家的支持给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而今,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是巨大的荣誉,更是使命在肩的压力和动力,唯有去一如既往地奉献青春的阜星力量,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2016年至2022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是六年的生活,六年的时间,而他却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大地变换着模样。

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省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典型代表、第十届河北省青年科技提名奖、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和河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激励着他更加奋发图强。加之这几年,园区推广新型实用技术5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个,成为中科院、省农科院、河北农大挂牌合作单位。有了强大的科学技术加持,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他走得更稳更辽远了。

 

在阜城,在殷三强的心里,火红的高粱是一道长长的风景线,走着走着,他觉得自己都融入其中了。

刚过而立之年的殷三强在市场的浪潮中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十五年的时间。他自己笑道,我不会打麻将,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除了工作就是陪家人。有时也会让紧张的生活慢下来,自己开车去四川、贵州等地出差,看看一路上的风景。原来都是坐车,一上车就睡觉,都没有看到风景有这么美好,这样的享受生活方式在他是难得的。

他如同一棵高粱,总是明白自己在什么节气该如何做。2018年8月,正值高粱收购时节,也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但赶上阴雨连天,因为设备不够用,收购的高粱来不及烘干,调不出去,高粱种植户的高粱又要源源不断地送进来,急得人们团团转。公司提前已同10个乡镇、121个村、5528个高粱种植户(其中303个贫困户)签订了高粱种植保底收购协议,如果缓收或停收,后果可想而知。而此时,父亲突患重病,需要在北京长时间治疗,妻子又怀有八个月的身孕,他还要协调跑办资金增上设备,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告诉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要敢担当,关键时刻就要舍小家,顾大家!

为了在父亲面前多尽一点儿孝心,他就晚上赶到北京陪护父亲,白天又驱车赶回园区忙工作。经过42天的艰苦努力,两台储粮设备和一台烘干塔终于投入使用,高粱全部颗粒归仓。那段时间,他的身体消瘦了很多。这就是他,在忠和孝之间尽量去两全的他。

殷三强的母亲郑培凤女士说起:“三强从小不惹事,别人叫他出去打架,他去了,去了就把两边都说和好了。我常跟他说,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儿,干大干小都没事儿,别大起大落,做什么都要做好了。对老百姓,对客户都要有交代。这几年,老百姓的承包款他从不拖欠,有钱就提前给,老百姓相信他,对他评价都很高,我觉得他做的一切也都值得了。种高粱这么多年,涉及到几万人,从来没有闹过事的,找家里来的……”在一个母亲的眼睛里,有一种泛光的骄傲,却也隐藏着深深的疼爱。

这么多年,郑培凤已经习惯饭后在院子里走走转转了,就一直住在厂子里。“他有自己的小家,可是每天中午他都要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来不来吃饭,回来的话,一进门就喊妈……从来没顶过嘴。不管工作有多忙,周末也会陪陪家人。虽然不是在老家村里长大,可是村里有人来找办事儿,他总是痛痛快快地答应,爽爽快快地办好……”在郑培凤女士的漫谈话语里,我看到一个孩子似的,又有强烈家庭责任感的殷三强。是啊,这就是他,一个在亲情的任何环节都尽力不缺席的他。

高粱红了,必然要为这个秋天增添一抹颜色。

2016年,园区高粱经河北省农科院检测,产量高,品质好,符合酱香酒工艺。要把产业做大做强,销售渠道外拓势在必行。他把目光瞄向了以酿酒为主导产业的四川省、贵州省。一开始,烘干塔没建好,收的高粱被雨林了,水分太高,不能卖给酒厂,只能卖给沧州的粮食贩子,赔了七十多万。第二年,又接着外拓市场,可是,当地种植有专门酿酒的高粱,比如贵州省茅台镇就有专门酿酱香酒的红缨子高粱。不管是网络营销,还是实地考察销售,一次次吃了闭门羹。也许,换作别人,又是知难而退了。他却没有,而是接着多次赴两地,与四川省酒业协会、四川省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运营公司、贵州省仁怀市酒业协会接洽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由这些协会单位组织协调两省的白酒企业,与园区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为协会内酒企提供高粱。他也适时转换思维,入股贵州酒厂,这样,由贵州仁怀茅台镇合资公司酿造的阜星品牌酱香型白酒问鼎市场,酿酒原料就来自阜星农业自产糯高粱,这一步步的重要举措都为公司的高粱全产业链布局奠定了基础。

与四川泸州某酒业公司的合作,一如正午阳光下的红高粱,透着赤诚。回收高粱,统一标准,按等级分开,绝不掺和,不达标的可以回收做饲料,这是阜星准则。绝不违约,更是阜星的底线。2020年,与客户签订合同时,价格是1.7元/斤,可到高粱收割时,阜城市场价格已经飙升到了2.0元/斤,他却毅然决然地还是以原价发货。客户感动之余打电话过来说,你这人太好了,别人都涨,你不涨……后来,人家主动每斤给涨了四分钱。从此,双方一直就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因为疫情,今年高粱市场行情不好,这个客户出于对殷三强他个人的高度信任,只要这边发货,就打钱。前些天,货刚发出去,检测人员发现,这次发出的600吨货稍微有点儿味,他马上给客户打电话说,货到了,马上发回来,运费他来承担。客户说,没事,真不能用,放在我仓库里,你卖了,直接让买主到这来拉,减少运费损失。最后经过检测,这批货可以用,没问题。他感慨地说,这都是人心换人心换来的。违约很容易,但对双方公司都会造成伤害,得不偿失。正是这种相互理解与支持,使得阜星在产、供、销方面与合作商达成了心理上的良性互动与默契,大大提升了双方的市场开拓力与竞争力。“阜星”靠“仁商”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也赢得了市场,给自己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信誉空间。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和几十万干群的倾力奉献,阜城县在2020年己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在阜城县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阜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信念、勇气、意志、责任,甚至是血肉之躯攻克了一道道堡垒,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全县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巨幅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衡水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双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脱贫摘帽,是与旧时代告别,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

如何从脱贫走向固富?

如何从产业走向兴业?

如何从物质富裕走向精神富有?

……

秋天总那么令人向往,收获也带给人惊喜。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中央这样全面而又细致的部署和决策“三农”工作,让殷三强更加激情澎湃,他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符合阜星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他要以高粱全产业链打造增加收益、促进乡村振兴为工作重点,在过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再投资2000万元,打造“一链一园一基地、多区、百中心”。“一链”:阜星高粱十益彰高粱醋十阜星酒坊酱香酒十润牧草业;“一园”:阜星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基地”:阜星现代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多区”:阜城崔庙镇阜星农业科技种植园区,古城镇桔杆回收循环园区以及霞口镇,码头镇等6个乡镇高粱种植托管示范区。“百中心”:以12万亩高梁种植所覆盖的农户为基础资源,以所覆盖村集体为载体合作设立100个“新农村兴农服务中心”。为农户的农业技术指导、文化知识提升和信息共享等提供全程系列服务,真正形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户联动的新产业格局。

看来,殷三强还要不知疲倦地在这块土地上奔走,还要不计得失地付出。望着眼前这位将自己火红的青春燃烧在冀中大地,燃烧在老百姓心头的小伙子,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行走在阜城大地,从县城到古城镇,从古城镇到崔庙镇,从崔庙镇到码头镇……我们欣喜地看到,阜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燃起的“红高粱之火”,己燃成燎原之势,是那么得奔放、炽热。

红红的高粱,彰显着殷三强对大地的深情,寄托着阜城县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心愿,同时,也是他们共擎的希望之光。它是一抹亮丽的风景,在每一个懂它的人心里燃烧着,是激情,是引擎,更是明天的辉煌!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8-2024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